
潮汕人中秋節“拜月娘”習俗,你知道多少?
新聞來源: 發布時間:2019年09月16日 我要分享
中秋臨近
在外的潮汕游子遍收家中來信
“弟啊/妹啊,中秋愛返來猛”
不管你“愛啊邁”
一場不約而同的盛會
都在潮汕大地準時上演
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因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故名“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及整個“三秋”之中,故名“中秋”。在這個夜晚,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民間亦稱中秋節為“團圓節”、“八月節”、“仲秋節”等。
那么,在古文化氣息濃厚的潮汕,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呢?
中秋,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在潮汕這個古色古香的地方更顯得重要,民間習俗除傳統的拜月、賞月、吃月餅外,還有剝芋、燒塔、觀神等內容。
習俗一:拜月娘
潮汕人謂拜月為“拜月娘”。拜月一般都在露天場所,城市居民,在陽臺天臺或自家庭院進行;鄉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
晚飯后,當銀盤樣的月亮(俗稱"月娘")升上中天,婦女們沐浴更新衣后,忙著在能望見月娘的天井、門樓、廳前擺起桌子,把洗干凈的水果、云片糕、月餅、芋頭等供品擺上桌。潮汕人拜月,供品除月餅,芋頭和其他果品、水果外,最具特色的還有化妝品和文具?;瘖y品美其名曰是為月娘梳妝打扮的,實際上則是年輕的女孩祈求自己能變得越來越漂亮;拜文具是祈求讀書的小孩能更加的聰明伶俐學習進步。這些習俗由來已久,寄托的都是人們的美好愿望。
習俗二:賞月、吃朥餅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鞍菰履铩焙?,與家人好友,到陽臺上或登上高處,擺上工夫茶具,煮水沖茶,一邊品茗,一邊品嘗月餅,賞月談天,心曠神怡。
月餅是中秋佳節受潮汕人喜愛的傳統糕點。潮汕人制作月餅,以之祭月,并相互饋贈的習俗由來也久。潮汕朥餅,也稱潮式月餅,是早已揚譽中外的潮汕名餅食。朥字,潮汕方言指豬油。顧名思義,用豬油摻面粉作皮包甜餡烤焙熟的餅便是朥餅。朥餅以其餡料不同,而分別被稱為綠豆沙朥餅、雙烹朥餅、烏豆沙朥餅和水晶朥餅等。
習俗三:燒瓦塔
中秋夜燒瓦窯(即“燒瓦塔”)是潮汕的習俗。瓦窯高1至3米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瓦窯要用磚塊砌到一定的高度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瓦窯的下方要留一個窯門口,以供投放燃料。近年來,一些地方砌的瓦窯,則全部用磚條砌成,瓦窯的高也超出了3米,有兩三層樓之高,更是吸引了四方的人前來觀看。
習俗四:剝芋頭
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潮汕人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有剝芋食芋之俗?,F在,潮汕人仍喜用蒸熟的芋頭拜月,以個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為佳品,即潮俗稱芋“笑”。祭拜之后全家便剝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樂趣。
關于潮汕人為何喜用芋頭來祭拜,還有這樣一則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后人就取芋與“胡”字諧音,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此外,潮汕地區的中秋節,還有“游月娘”、“落阿姑”等習俗?,F在,有些習俗已被淘汰,有些習俗也沒舊時那么盛行,但設案賞月,把酒問月,遙祝遠方親人,共慶美好生活等習俗仍然流行。
相關新聞閱讀
熱門推薦導讀
- 【通知】4月19日,誠邀您一起聆聽“經濟形勢走向”講座!
- 【通知】尋找2017年“深圳好青年”
- 【邀請函】第三屆中國(深圳)潮青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深圳市潮汕青年商會首屆第四次會員大會將隆重召開
- 【重要通知】深圳市潮汕青年商會主題活動晚會節目征集開始啦!
- 【重要通知】關于開展“2016潮青商會十大創新型企業”、“2016潮青商會十大創新人物”評選活動的通知
- 【邀請函】首屆“創燃商宇”汕大全球校友經濟合作論壇暨第三屆校友杯足球賽
- 【活動信息】“一團和氣——一帶一路與中國書畫藝術中的儒道釋”書畫作品展暨儒道釋文化學術交流研討會
- 【邀請函】馬來西亞吉隆坡產業項目推薦以及“第二家園”計劃報告會
- 【邀請函】家族團結和資產增值間的平衡培訓座談會